莫桑比克国家概况及注意事项
国家名称:莫桑比克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
莫桑比克面积80.16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南部,南邻南非、斯威士兰,西界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北接坦桑尼亚,东濒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 达加斯加相望。海岸线长2630公里。高原、山地约占全国面积3/5,其余为平原。地势从西北至东南大致分为三级台阶:西北部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 500-1000米,其中宾加山高达2436米,为全国最高点;中部为台地,高度在200-500米之间;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平均海拔100米,是非洲最 大平原之一。赞比亚、林波波和萨韦是三条主要河流。马拉维湖是莫同马拉维之间的界湖。热带草原气候。
莫桑比克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等腰三角形,其中有一颗黄色五角星、一本打开的书和交叉着的步枪和锄头。旗面右侧为绿、黑、黄三色的平行 宽条,黑色宽条上下各有一白色细条。绿色象征农业和财富,黑色代表非洲大陆,黄色象征地下资源,白色象征人民斗争的正义性及所要建立的和平事业,红色象征 争取民族解放的武装斗争和革命。黄色五角星代表国际主义精神,书本象征文化教育,步枪和锄头象征广大劳动者和武装部队的团结及其共同保卫、建设祖国。
莫桑比克国徽:呈圆形,圆面上有打开的书本、步枪和锄头图案,寓意同国旗;下方的波纹象征海洋;中间有放射光芒的太阳图案,象征革命和建设的新生活。圆周由齿轮和玉米、甘蔗环饰,象征工业和农业;顶端有一颗红色五角星,象征国际主义精神;底部的红色绶带上写着“莫桑比克共和国”。
莫桑比克人口:约2050万(2007年),主要民族有马库阿-洛姆埃族、绍纳-卡兰加族和尚加纳族等。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各大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原始宗教和伊斯兰教。
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Maputo),人口250万,坐落在南端海岸,是非洲著名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莫桑比克行政区划: 全国行政区划为省、市、县。现有10个省,43个市(含1个直辖市),128个县。十省为:德尔加杜角省(Cabo Delgado)、尼亚萨省(Niassa)、太特省(Tete)、楠普拉省(Nampula)、赞比西亚省(Zambezia)、索法拉省(Sofala)、马尼卡省(Manica)、伊尼扬巴内省(Inhambane)、加扎省(Gaza)、马普托省(Maputo)。直辖市:马普托(Maputo)。
全国主要城市有马普托、贝拉(Beira)、楠普拉(Nampula)等。
莫桑比克简史: 莫桑比克历史悠久,早在13世纪时马绍纳人在现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一带建立过繁荣昌盛的莫诺莫塔帕王国。16世纪初国势渐衰。1505年,莫桑比克遭葡萄 牙殖民者入侵,18世纪沦为葡的“保护国”,1752年,由葡总督进行直接统治,当时称“葡属东非洲”。1951年成为葡“海外省”。
20 世纪60年代起,莫桑比克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进行了顽强的斗争。1974年9月7日,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简称解阵)同葡政府签署了关于莫桑比克独立的《卢 萨卡协议》。9月20日成立以解阵为主体的过渡政府。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宣告独立,成立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1990年11月,议会决定将国 名改为莫桑比克共和国。
独立后,莫桑比克抵抗运动长期从事反政府武装活动,使莫陷入了长达16年的内战。1992年10月4日,莫政府和抵运在罗马签署了和平总协议,从而结束了长达16年的内战。
莫桑比克经济:1992年10月内战结束时,莫桑比克经济凋敝,人均收入不足50美元,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随着莫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经济 发展措施,莫经济得到恢复并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目前,莫政府加大私有化力度,改善投资环境,经济继续增长。
莫桑比克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钽、煤、铁、铜、钛和天然气等,其中,钽矿储量居世界之首,煤储量超过100亿吨,钛600多万吨,大部分矿藏尚未开采。此外,莫水力资源丰富,坐落在赞比西河上的卡布拉巴萨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07.5万千瓦,是非洲第一大发电站。
莫桑比克是农业国,80%的人口从事农业。除玉米、稻谷、大豆等粮食作物外,其主要经济作物有腰果、棉花、糖等。腰果为支柱作物,其产量曾达到世界总产量的二分之一。近年来,随着莫铝厂等大型合资企业的建成投产,莫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上升。